满洲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走进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内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39.net/pf/a_4792767.html

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开端,近代中国进入了战火纷飞,金戈铁马的时期。在祖国北方,有一座历经年风雨洗礼的大门,见证了中国近代的荣辱史。今天,我们走进它,去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第一代国门

年,沙俄修筑的中东铁路从俄国境内铺入中国东北,在满洲建成火车站,俄国人称之为“满洲里亚”,满洲里市由此得名。据《东三省政略》记载,“兹若于博罗托罗海与西北相距华里32里之察罕乌鲁(按:也称察罕敖拉)划一直线,该铁路左坡书字之木柱及铁道上钉双头鸟之木杆均以此线相合。俄人之设此,盖即隐示以国界所在之地。”耸立在满洲里的双头鹰源于沙皇俄国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国徽上的双头鹰,一边盯着欧洲方向,一边盯着东亚的方向,野心勃勃。这便是经历了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的第一代国门。

第二代国门

根据史料记载,第二代国门建于年,位于后贝加尔车站对面、苏方边防总站院内,距离现边界线约米,为木制拱形结构,面对中国方向以汉文书之“中苏门”,苏联方向书写的是俄文。这道看似不起眼的国门却见证了中国红色革命许多特殊而共荣的历史瞬间,当时的“中苏门”是国际秘密交通线和中国革命的红色通道。年,“中苏门”被苏联方面拆除。

第三代国门

年,中苏两国在金源边堡东南方中方一侧横跨铁路共建“门”字型栈桥,正上方嵌有醒目的红色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便是被当地人称为“栈桥”的第三代国门。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政治破坏和经济封锁,面对“一边倒”的国际政治风云,中国加强了同苏联及东欧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贸易,使满洲里口岸的客货运输急剧增长,年进出货运量达到了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为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全力做好援朝军用物资的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中苏两国严重对峙时期,满洲里口岸一度沉寂,进出口货物量减少。

第四代国门

第四代国门于年6月15日开始兴建,外表用多块0.5平方米大小的青灰色花岗石板镶嵌而成,庄严而雄伟。国门上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深红大字,中间悬挂直径1.8米的国徽。崭新的国门,成为改革开放的前哨。满洲里口岸也于年3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沿边开放城市,除铁路运输外,根据《关于中俄边境口岸协定》,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又建成了国际公路客货运输口岸。年10月,第四代国门被拆除。

第五代国门

年2月,第五代国门开工建设,当年的6月18日落成并投入使用。国门长米,宽46.6米,高43.7米,总建筑面积.51平方米,比第四代国门大出3倍,并有2条宽轨和1条准轨从国门下穿过与俄罗斯铁路接轨,同时充分考虑中俄贸易的发展前景,预留了多条复线位置。第五代国门也是目前中国陆路口岸最大的国门。

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满洲里这座边疆小城接纳了三国的文明,也收获了“欧亚大路桥”,“亚洲之窗”,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边疆名镇等美誉。今天,满洲里以磅礴大气的姿态等待着您的到来!

责任编辑:海日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