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行*区划变革史
东北一词源于近代。清*府在年于东北设置三省后,在正式场合之中使用“东三省”来称呼作为满族发祥地的这片区域(即满洲地区)。
到了张学良宣布易帜,归附国民*府后,中国人流行用“东北”来称呼这片土地。在中国用东北或者东三省、东北三省来称呼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份。后来东三省的西部划入内蒙古自治区,因此内蒙古东部(东四盟)也属于东北地区。
从历史学角度看,东北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东北指代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清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全部领土,即现在的东北地区加上外东北的总和,包括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土地。辽东是东北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来指代广阔的东北地区。历史上的辽东一度包括汉四郡(朝鲜半岛汉江流域以北大部地区)。狭义的东北指代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说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东部)。
东三省
“东三省”狭义概念通常指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三省区域,就是通称所说的“东三省”或者“东北三省”。
“东三省”广义上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即“东四盟”,又称“三市一盟”。包括现在的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和兴安盟)。
上图:《东三省铁路图》年
右上方图题“东三省铁路图”我国东三省地方俄人按光绪二十二年二十四年两次条约建造铁路以兴其悉毕利铁路接续西自满洲里驿起东至交界驿止计长千四百俄里,当我二千八百里凡五十四驿是为干路,其自哈尔滨驿分歧向南至旅顺口止计长九百一十俄里,当我千八百二十里凡三十八驿是为枝路而大连湾青泥洼营口三路又为枝中之枝,皆俄制宽轨。光绪二十九年夏两路工程大概完竣公告,行车已属条约所载开车之时凡咱线所经车驿所在,均关紧要则图其极焉者矣因就俄文官图确译精印加用中国中线与原用之英国中线相畏而金银铁煤矿之大者亦附列焉此图注重在铁路故距路近者地名加详距路远者地名从略释名者上海陆徴祥写定者归安施绍常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归安胡惟德志于驻俄使署。
从这张铁路中,清晰的展现了当时的疆域,与俄的疆界差异不大,当时外蒙仍属大清国土。
上图:《东三省铁路图》年黑龙江局部放大
上图:《东三省铁路图》年吉林省局部放大
上图:《东三省铁路图》年辽宁省局部放大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己亥(年4月20日),东北正式改制,三个将军辖区改建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裁撤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并加授钦差大臣的头衔。东三省总督同时为三省最高行*、军事长官,理论驻地分别为三省的行省公署,但原则上在奉天行省公署办公。同年五月壬辰(6月12日),徐世昌正式上任首任东三省总督。
东北四省
年九一八爆发,日本迅速占领东北三省,年3月1日,在日本策划下,满洲“建国”,发布《建国宣言》,成立满洲国,首都长春(后改名新京)“领土”包范围包括现今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全境(不含日据关东州,即今日大连),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承德。
上图《最新大满洲国地图》昭和七年(年)五月发行
上图《最新大满洲国地图》黑龙江省部分放大图
上图《最新大满洲国地图》吉林省部分放大图
上图《最新大满洲国地图》奉天省部分放大图
上图《最新大满洲国地图》热河省部分放大图
东北十四省
满洲国行*区在年划为14省、2特别市:
安东省、奉天省、锦州省、吉林省、热河省、间岛省、黑河省、三江省、龙江省、滨江省、兴安东省、兴安西省、兴安南省、兴安北省
新京特别市(即长春)、哈尔滨特别市
上图《满洲帝国新行*区划图》康德元年(年)全图
上图兴安省(包括四个分省)上图三江省
上图龙江省
上图锦州省和热河省
上图间岛省
上图吉林省上图:黑河省上图:奉天省及安东省
上图:滨江省
东北十九省
年更改为19省、1特别市:
安东省、奉天省、锦州省、吉林省、热河省、间岛省、黑河省、三江省、龙江省、滨江省、兴安东省、兴安西省、兴安南省、兴安北省、牡丹江省、通化省、东安省、北安省、四平省
新京特别市
上图:满洲国全图昭和14年(年)发行
上图:满洲国全图黑河省
上图:满洲国全图三江省牡丹江省
上图:满洲国全图龙江省滨江省
上图:满洲国全图间岛省吉林省通化省及新京特别市
上图:热河省
上图:兴安东省兴安北省
上图:兴安南省兴安西省
上图:奉天省安东省锦州省
东北九省
东北九省是年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府在东北地区划分的9个省级行*单位。分别为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即把原来的东三省每一个省分成三个省(安东省、辽北省原为辽宁省的一部分;松江省、合江省原为吉林省的一部分;嫩江省、兴安省原为黑龙江省的一部分)。
除了设置9个省外,在东北还设有三个直辖市,直属于行*院,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和哈尔滨市。
上图:东北九省行*区域图民国三十六年(年)全图
上图:东北九省行*区域图民国三十六年(年)安东省局部放大
上图:东北九省行*区域图民国三十六年(年)辽宁省局部放大
上图:东北九省行*区域图民国三十六年(年)辽北省局部放大
上图:东北九省行*区域图民国三十六年(年)热河省局部放大
上图:东北九省行*区域图民国三十六年(年)吉林省、松江省局部放大
上图:东北九省行*区域图民国三十六年(年)嫩江省局部放大
上图:东北九省行*区域图民国三十六年(年)合江省局部放大
上图:东北九省行*区域图民国三十六年(年)黑龙江省局部放大
上图:东北九省行*区域图民国三十六年(年)兴安省局部放大
新中国东北行*区域(东北六省)年国共内战,在年至年建国初期逐渐形成黑龙江、松江、吉林、辽东、辽西、热河的六省行*规划。上图:东北行*区域图辽西省是第二次国共内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中共*权在今辽宁省、吉林省境内设立的一个省份。上图:东北行*区域图辽东省辽西省吉林省放大图辽东省是中国共产*在东北解放区设置的一个省份,延续至年。年4月21日,经东北人民*府批准,撤销安东省,及辽宁、辽北2省的一部,设立辽东省,省会安东市。年6月19日,经中央人民*府批准,撤销辽东省、辽西省,合并设立辽宁省。吉林省合并民国时期吉林及松江省南部
上图:东北行*区域图辽东省松江省放大图
松江省合并原松江北及合江省
上图:东北行*区域图黑龙江省放大图
黑龙江省合并原黑龙江及嫩江部分
上图:东北行*区域图热河省放大图
热河省保持原行*区划上图:原来的兴安省,辽北省部分划给新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年到年,新中国经历了一次省级行*区划大调整。东北行*区撤销,其所属的六个省先后整合为黑吉辽三省,与现在的黑吉辽三省管辖范围几乎一致。另外,东北所有的直辖市撤销,并入临近省份。年内蒙古自治区被拆分,东部的昭乌达盟划入划归辽宁,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南部两县划入吉林,呼伦贝尔盟大部划入黑龙江。这一局面维持到年,原属内蒙古的地区回归该自治区。年至今,是东北省级行*区在这一百年中最稳定的时期。
注:本文为本